该文作者首先指出,“几十年来,从事印后加工工艺的人员素质低,其中大学生的比例极低。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批高学历大学生的加入。”真不知道作者是认为大学生更加心灵手巧呢,还是工作效率更高?所谓熟能生巧,不管学历高低,只要经验到了、管理到位,相信没有经过四年本科培养的初中毕业生一样可以做好。当然也有一些机构是从事印后加工工艺的研究的,比如一些与印后机械制造厂有联系的研究所,只是这些地方人家恐怕还不接受本科生呢,研究生、博士生好不好?
第二条作者马上又说,目前“国内许多顶级印刷学校还没有开设印后装订系统,也没有设置该领域的专门学科,如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学校等。”更加让人纳闷了,既然作者明知道印刷学校里还没有开始印后的课,你还要那些学非所用的大学生去充实印后加工工艺队伍能干什么?
第三条作者又一次显示了他/她的孤陋寡闻,“有关印刷方面的信息会、演讲会、科研会议等均未提及有关印后加工方面的内容。”可是在百度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中国印刷企业装订技术研讨会 ”之类的会,也许我们的印后技术不是十分先进,但是开个把会议讨论一下相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的。虽然笔者也没有参加过这种会议,但我可从来不敢因为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断然这种事实不存在的。那样的话岂不是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说,中国不存在腐败问题了?
第四条更可笑,“印后加工工价极低,工艺复杂,出来的产品质量很差,形成一种‘不给马儿草,硬要马儿跑’的现象。”什么叫工价极低,算一下成本再说话好不好;工艺上当然当然有复杂的活也会有简单的活,那就看客户要求了,工艺复杂的相对收取费用就高,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是几乎所有盈利行业的基本原则,印后的老板们会活活被饿死吗?而且实际上随着印刷工价的降低,相比较印后这一块因为成本核算的不明朗,在从事印刷的人来看目前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也正因为此,作者的第五条也显得缺乏说服力,“印刷企业在增设设备时,大都考虑印前、印刷,很少考虑印后。”笔者接触的印厂虽然也不是很多,但其中一些都表示要增添或者加强印后方面的实力,除了因为利润方面的诱惑,很多有实力的印刷厂都把印前、印刷、印后一条服务当作了很有竞争力的砝码,中国印刷行业的企业家们并不像该文作者所想象的缺乏远见吧。当然就中国国情而言,所谓的印后的实力也不只是体现在设备方面,又一批娴熟的印后工人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台机器多少钱啊,中国的人工多么便宜,还能顺便解决一下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何况一些特殊加工工艺还真是非手工不可。
还有一个第六条,笔者简直很无奈了,“在工序上,印后的装订多是加班加点,给印前做补充。”印后当然是印前的补充了,为了赶交货日期自然需要加班加点,就算印刷不也是加班加点的赶活吗?一个不用加班加点的印刷厂或者印后的厂,估计也离关门不远了。
总之这篇认为印刷界对印后加工工序存在不可小视的偏见的文章里,没有一点数据、材料作为支撑,没有一个案例用来支持论点,完全是作者灵光闪现蹦出的“行六条”,还一条也没说到点上。借用该文作者最后的一句话吧:“可喜的是现在已引起很多行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相信作者为知担忧的“行六条”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