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 创意 和谐”-印业发展必由之路
福州印刷网 2008-5-13 10:45:46 来源:慧聪网
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印刷业的发展在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门类上来看,印刷业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还有一些其它的商业印刷。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印刷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其一,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印刷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当时最强烈的反映就是“书荒”,出书难。出版社领导经常到印刷厂排队,希望能优先安排印刷他们的图书。那时书的品种印出来以后马上就遭到蜂抢,在市场上非常旺销。由此,搞印刷的乡镇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兴起。最典型的是河北省的三河市,几乎村村搞印刷,印刷个体户、装订个体户都是农民。由此而引发的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一名外国的设备供应商指出,我国10万家印刷企业里面,技术装备比较好,管理比较好,服务比较好,有能力承接国际订单的也只有十分之一。他的这个讲法是有一定根据的,说明我国印刷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掌握先进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印刷企业只占小部分。大部分还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有些甚至由于竞争力缺乏经营上处于困难状态。
其二,新兴的,和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相关的一些印刷服务明显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一些门类需要按照个性化的需求来提供服务,有这种能力的印刷企业不多。但是,这个领域未来市场发展的前景将会很好。现在推广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出版当然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者通过其它介质形式进行拷贝,但是数字印刷还显得不是很适应,做得还不够。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性,关键是要转变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式。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优化整个产业结构。当然,产业结构很复杂,有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不同层次。所以,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是未来印刷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方面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需要协会去推动去引导,最终需要企业去适应市场。
政策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印刷企业反响不一,相比较而言,国有印刷企业较为平静。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为什么国有印刷企业反应比较平静,因为,国有印刷企业的劳资关系历史由来就比较规范,企业处理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执行的都是过去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的企业,反应也不是很大,因为最终对这些企业的成本会有一些影响,但不是很大,企业自身能够处理好。
据了解,反应最强烈的是广东的一些民营企业,还有一些港资和台资企业。原因是,处理劳资关系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供应关系出现了断裂。这些企业原来大量雇佣了来自贫困地区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每月给几百块钱,然后再管一下食宿,没有这样那样的保险,劳动力很便宜。这类在劳动用工管理上不规范的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后,就感觉到收益明显地减少,甚至经营难以为继了。其实,原来一些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他们可以采取一些不太规范的做法,用低工价来竞争。如果《劳动合同法》得到贯彻,保障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对规范企业行为的好处是明显的,有利于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就能够使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处在同等的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劳动合同法》的天平没有倾斜于哪一方,而是兼顾到劳资双方的利益。
就是说,《劳动合同法》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还有一些反映是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比如没有规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就以为是带有铁饭碗性质的永久性合同,就认为这是高压线,不能碰。实际上像类似这样的规定,主要是相对的稳定劳动供应关系。另外,广东聚集了大批的“三来一补”企业,国家为了促进这些企业的产业升级,采取创退税的办法进行奖励。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对外加工,挣得是美元。随着人民币升值,他们挣得美元的退税率就相应的调低了,这样一来,经营生存就比较困难。今年1月份,广东省非常明确地提出,“三来一补”企业要转型升级,这是非常正确的抉择。我们不能停留在依靠消耗人力、土地、材料、能源等给外国人提供劳务,挣点劳务费这个水平上。这样,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
现象
业界人士一直说印刷工价走低,又缺乏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印刷工价本身是依靠供求关系来平衡的,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进入市场,就应该随行就市。所以,行政在市场面前作用是有限的,如果靠行政的力量来干预市场,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印刷业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用行政的办法去控制工价,那不是天方夜谭吗?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是有印刷工价,当时落实得比较好,起到了正向指导和正面调节的作用。实际上,价格是竞争力的体现。劳动生产力高,效率高,价位成本就低,就可以用比较优惠的工价,来吸引更多的业务。香港的印刷企业有一个顺口溜,叫“一班亏,两班打平,三班有钱赚”。很多香港印刷企业转移到内地来,也还是采用这种“两班三运转”工作办法。
近年来,国内印刷价格体系在不断地变,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体制也在不断地改,可是印刷工价就是上不来,因为就是印刷企业太多了,你不干有人干,他不干我来干。印刷企业情况很复杂,一边是有的企业说工价太低经营困难,一边是有些机制搞得活的企业还在不断地拓展,不断地北上和西进建新厂,而且建一个成一个,建一个赚一个。中华商务不就是很明显吗?从香港进来以后,先在深圳建了一个厂子,然后到上海,后来到云南,现在到北京,而且效益都很好。还有,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里面,最赚钱的环节是印刷而不是出版。是什么原因,是机制问题。香港的印刷企业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他的企业年轻,没有那么多历史负担。另外,他们一直享受合资企业的政策优惠,但是今年不同了,税法修改之后,一般企业都是25%,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20%。这几年的改革,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税赋公平竞争的环境。当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一种过剩经济,如果不过剩就不叫市场经济,所以供求关系的平衡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从生产加工角度来看,紧缺的时候我估计今后很难出现了,出现了也不过是暂时,也不会持续很久。所以,要解决工价问题,关键在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方向
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有一个提法叫“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和谐印刷”。和谐印刷是最高的境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战略最终的结果;绿色印刷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环保型,印刷业的发展盲目的多和滥,必须要强调绿色环保,这是一个现实的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创意印刷是从印刷本身发展规律上提出来的,因为印刷既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印刷和信息技术,和内容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关联度非常高。
印刷不是只具备加工服务的功能,而是应该在未来的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数字印刷,如果在前端把相关的数据库建起来,后端就可以联系到更广泛的专业领域的客户,通过服务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际上我们有些企业,正在走这个路子。像雅昌,作为一个高端的印刷产品服务商,它定位在艺术界的拍卖上,艺术界拍卖的图录基本上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联系了很多艺术家画家,为他们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有的画家的作品刚完成,他们就把作品进行全扫描收集在数据库里面。如果画家想出画册,要多少他们就复制多少,要多大他们就复制多大,非常快捷和方便;如果画家要举办一个画展,他们也会主动帮助张罗,不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所以,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和谐印刷,是未来中国印刷业的必由之路,需要业内人士去探索去创造。
似柳光华初出春
□涂桂林
旭日、丝雨,神州的土地苏醒了。在这充满活性和灵动的鼠年,伴随着旖旎夏日,我们从暖风中走来。我们怀着对过去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迎来了一个新的文化使者——《印包商奥》专刊从今天起诞生。
作为印刷业的一个全新窗口,《印包商奥》专刊如同一个装扮美丽的少女,承载着印刷人的希望与寄托,她以温暖澎湃的激情,散发着时尚文明的气息,憧憬着宏伟绚丽的愿景;《印包商奥》专刊也像从春天开始孕育的一颗有着蓬勃生机的嫩芽,包容坦荡的胸怀,蕴含坚韧的意志;《印包商奥》专刊还像初升的太阳,传承着印刷人的文明思想;《印包商奥》专刊更像初生的婴儿,渴望我们印刷人共同关心和呵护,抚育她健康成长。
为了实现“汇聚四海印包商朋,共创五洲品牌绚彩”的创刊定位,《印包商奥》专刊主要报道印刷包装业的商业性动态和商业性趋势,栏目设置有:《管者云》、《人物风》、《发展语》、《商业笔》、《专家言》、《设备展》、《产品台》、《行业情》等。
明天的太阳从这里升起,一生的健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敏锐的触角、最畅通的渠道、最灵活的方式、最坦诚的评述、最直接的阐释,来打造我们的《印包商奥》专刊;让我们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恪守诺言”的服务理念,在《印包商奥》专刊建立起传递信息、互助沟通、共享成功、活跃生活的交流平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读毕,思忖,品味,我们相信,《印包商奥》专刊如同初出春天的杨柳,将放射出赏心悦目的柔美光华。
印制乃图书生命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科科长 赵岫山
图书质量包括选题、内容、编校、装帧设计、纸张、印制等诸多方面。
图书质量决定着图书生存与发展。可以说,图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印制作为图书质量的一个方面,是图书的生命。在保障印制质量的过程中,出版社的出版部或出版科起着不可或缺的监管作用。当编辑将一部齐、清、定的书稿交付出版科后,能否将下一道生产程序安排好,制作出精品图书,出版社的出版部或出版科承载着对印刷厂进行生产全过程的监管。
“绿色 创意 和谐”——印业发展必由之路 2008/5/13/08: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
为此,出版社的出版部或出版科的人员,不仅要了解书稿的内容、选题的形式、装帧设计的要求,而且还要了解能够完成这些因素的工厂及纸张等。
就拿我们吉林美术出版社来说吧,每年的发稿量在300多种(套)左右,从书籍的规模看,大到上百本一套的大型美术画册丛书,小到只有半个印张一本的少儿图书;从开本看,大到全开的挂图,小到128开的盒装卡片,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纸张规格,所有的开本形式,所有的印制工艺。比起其他类别的专业出版社,无论从工艺、技术、用纸等方面,都复杂很多,麻烦得多,精细得多。需要一本一设计,一套一工艺。比如画册类图书,有国画,有油画,有摄影画册,虽然都是全彩色印刷,但是也得根据每册书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别的纸张。而素描、速写类图书虽然都是单色印刷,又不同于一般单色印刷的产品,它需要线条的精细,灰度图的深浅等多样变化,用普通的单色印刷达不到分辨专业效果的需要。又比如少儿读物中有的图书需要带磨切版制作,有的需要立体制作……面对这些复杂的生产工艺,为了便于生产实践活动,保证图书的印制质量,我们组织全科人员向编辑学习、向工厂学习、向先进工艺学习,边学习边生产。每种图书发稿到出版科后,我们都会和编辑一起仔细检查菲林及样稿,认真核对版面、装订顺序、印刷工艺,研究分析每一部书稿安排到哪个工厂印刷合适,并全程对印刷过程监督,为保证图书的印制质量不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用我们的优质服务和优秀产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打拼,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图书印刷质量,在吉林出版集团中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在吉林省出版局印刷复制处举办的质量评比中都是第一名。
印制质量差和编校质量差的图书,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大浪淘沙。图书印制失败,是出版人最大的悲哀。目前,吉林省范围没有印制高端产品生产线;80开以下和8开以上的特殊开本的胶订做不了;特殊工艺的图书,如带磨切版的、立体的做不出来;单色印刷要求印刷质量高的,如素描、速写类图书印刷分辨率不够;批量大、时间紧的图书在与教材印刷时间冲突时,安排生产能力不足;在外省印刷的图书运输价格高,增加了图书成本,同时也使印刷周期拖长。这些问题,需要出版社与印刷厂共同研究加以解决。 | |
本文标题:“绿色 创意 和谐”-印业发展必由之路
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市印刷厂,印刷公司,印刷报价,PVC贵宾卡,广告设计制作,光盘印刷制作,企业画册设计印刷,产品说明书印刷厂等
福州印刷网,在线福州印刷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