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文物调查、中国印刷博物馆建设现今,印刷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文化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中国古、近、现代印刷历史文化,逐步得到了国人和世界的重视,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古代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活灵活现的大手笔展示,以及2009年10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作为主宾国在主题馆以极其丰富的史料首次大规模展示古、近、现代出版印刷史,赢得了国际同行的称赞,对改变西方人只知道公元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而不知道早于他几百年的中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偏见,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如何加强中国印刷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内的影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建议一:以多种方式调查流失海外的印刷文物据说,仅敦煌藏经洞原来大约有5万件左右的文物(其中有佛经印刷品数百件),散失两万多件,大多散布在法、英、俄等国,有些在日本、美国存放。为此,建议全面调查敦煌藏经洞与印刷有关的历史文物,特别是流失海外的,要有组织、有计划派人出去查找。
据了解,20世纪30年代北京图书馆青年馆员王重民就曾到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图书馆做过调研,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于50年代整理出了宋代书目。建议国内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普查;另一方面重视散失在民间的文物收集,弄清家底,深入进行调研鉴定,最大限度发挥文物的应有效用。出版一部能反映中华印刷文明史的文物汇编,充实博物馆展品,厚古重今,弘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