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重生 1949年8月17日福州街头景象
福州印刷网 2009-7-29 15:08:23 来源:福州印刷网
N本报记者 侯希辰 肖春道 实习生 刘晓霞 文\图 核心提示 1949年8月16日下午,福州外围传来炮响。几场惨烈的战役过后,8月17日清晨,福州城内,市民照旧上街买菜,一些商铺也如时开门营业。只不过,一些市民惊奇地发现,街上的国民党兵没了踪影,而陆续徒步而过的,是穿着黄衣服的解放军战士,这时不少市民才突然意识到,福州解放了! 村民自发掩埋烈士遗体 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到猪蹄峰山脚下的墓前摆上供品和野花。虽然岭头一次次开山筑路造屋,但村民一直精心保护着这里。 军史专家曾经评说过,强攻猪蹄峰、万寿桥血战是解放福州最为激烈的几场战斗之一。日前,记者找到了猪蹄峰。要不是山路路口的一处木门,以及上面写着的“打响解放福州第一枪”,我们难以想象眼前这座满目翠绿的山丘,在60年前曾经有过这般惨烈的战斗。 “战斗是在傍晚时候打响的,山上火光冲天,炮声和打雷一样,震得窗户都在抖,枪声就更密了,好像下着暴雨,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人的喊杀声。”对于那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当地几名老人的记忆仍十分清晰。据他们回忆,战斗结束时,猪蹄峰一片焦土,“上山帮忙清理战场的村民回来说,战壕里面到处都是尸体,弹壳铺了一地”。 当地老人说,血战后,村民、游击队员配合部队后勤部门,把烈士们的遗体掩埋在山脚下,碑上有“刘新堂,山东渤海人,三营一排长”等字样。此后每年清明节,村民都会到墓前摆上供品和野花。虽然岭头一次次开山筑路造屋,但村民一直精心保护着这里。1999年,当时健在的突击队员们曾多次来到猪蹄峰,找到了大量烈士遗骸。随后,这些遗骸被收进了八一七解放公园的烈士墓内,并在墓前建了高大的八一七烈士纪念碑。17米高的纪念碑直刺蓝天,无言地述说着当年炮火中一个个前行的身影。 用福州话问解放军:“喝水吗” “菜市上还是正常在卖菜、买菜,只是街上的国民党兵没了踪影。早上7点左右开始,在街头看到穿黄军装的战士。这才突然意识到,福州解放了!” 除了解放福州的战斗记忆,福州的不少老市民对于解放前夕的日常生活,同样印象深刻。 今年78岁、家住福州晋安区的王建华老人回忆说,“福州解放前,当时最紧张的是粮食,家里一点存粮都没有,倒是手里积留了很多的‘金银券’,但是这些‘钱’就跟废纸没两样。”王建华回忆道,“早上出去买米,通常要扛一大袋钱去,从中亭街头走到街尾,米价又涨了一倍多。”商人为了不赔钱,甚至定下了不收金银币的规矩,“有些卖菜的、卖日用品的,都要求直接用大米来交换”。 “苛捐杂税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福州市面一片萧条。”王建华说,解放前夕,城里的百姓都在盼望解放军快点进城。“当时谁也不知道解放军什么时候会进城,只知道国民党的兵陆续都逃走了。8月16日那天晚上,一个经常来我们家吃小吃的国民党团长,吃完点心后跟我们说,他马上要走了。” 王建华回忆说,“1949年8月17日早上,菜市上大家还是正常在卖菜、买菜,只是街上的国民党兵没了踪影。早上7点左右开始,我们在街头看到穿黄军装的战士。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福州解放了!” 不少市民还看到,劳累的解放军战士,有的在马路边就地休息,没有扰民。一些福州市民拎着茶水,用方言问解放军要喝水么,听不懂方言的解放军战士大都笑着摆了摆手。 欢呼声,整个仓山都能听到 8月17日下午,群众自发组织了一次游行,“当时满大街都有人在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整个福州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之中。” 81岁的程云达老人也回忆:“17日早上,在解放军先头部队路过的南街、后街,我们组织群众在那里设立敬茶站。”不少人自发从家里搬出大木桶,拿来茶碗,架锅烧水,有的还搬来椅子放在树阴下,请解放军战士坐下休息,“解放军进城的沿路有好几个这样的敬茶站”。 同时,福州的大街小巷都贴满红色铅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这些布告就是我们联合小组连夜赶出来的。”程云达仍然记得,为了迎接解放军入城,8月16日晚上,他所在的一个配合福州解放的联合小组连夜赶到东街《民主报》印刷厂,说服该厂负责人发动工人,连夜排版印刷了两批11000多份“约法八章”。 “这些材料明确写了人民解放军对新解放地区的各项政策,是解放后福州百姓最需要知道的。刚印刷好,我们马上拿着糨糊上街到处去贴。”程云达说,布告刚贴上去,福州市民就围着传单看,“有些人看完后当场拍掌叫好”。 除此之外,1949年8月17日下午,福州城里还有一场庆祝解放的群众自发性游行。 “当游行队伍走到大桥头的时候,大家大喊‘欢迎人民解放军’、‘庆祝福州解放’!”今年78岁的林月新老人,当时家住仓山一带,他回忆说,“游行队伍的欢呼声,整个仓山都能听到。”参加这场游行的,大部分为青年学生、工人和公教人员等,游行的队伍从北至南走到大桥头后返回。“当时满大街都有人在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整个福州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之中。” 几场篮球军民成了朋友 “晚上成排的解放军战士就睡在街边,说话客客气气的。”“有一名小战士借桶打水,用完就把桶还给我们后一直在道谢,真是很可爱。” “晚上成排的解放军战士就睡在街边,说话客客气气的。”今年已85岁、当时家在南门兜一带的李金龙老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名小战士借桶打水,用完就把桶还给我们后一直在道谢,真是感觉这些战士很可爱。” “当时我还跟好几名解放军战士成了好朋友,跟他们一起打篮球。”退休前曾任福州八中政治老师、今年76岁的黄展斌老人说,当时他在协和大学附属中学念初中,学校在闽侯的甘蔗,“8月17日中午,有一支解放军部队在我们学校附近驻扎下来,校里的同学几乎是奔走相告,大家都跑去看解放军”。 “那时候好些解放军战士都和我们差不多岁数,没几天福州的形势稳定了,到傍晚时候他们就在操场外看我们打球。我们喊他们一起来打,几场球打下来,大家就成了朋友。”黄展斌回忆起那时的场景,脸上带着笑容。 征集令 60年 你说我说 这些天,征集令接到大量读者来电、来信,讲述他们在新中国成立这60年间的记忆、感动。 “我是1949年1月出生的,在这60年里,不仅是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我自己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家住仓山的林文耀打来电话时特别激动,他说看到征集令后想了好久,“一定要找到60年来最能代表我自己感受的事,最后翻相册看到一张我2岁时的黑白照片,发现其实小小一张照片最能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林文耀告诉记者,母亲曾向他讲过,在他出生后原本想拍张“全家福”纪念,“可父母抱着我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照相馆。直到福州解放后,社会逐渐安定下来,街上的照相馆才渐渐恢复营业,到我2岁时终于拍了这张全家福”。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沧桑巨变的60年。 如果你有关于代际变化的话题和创意,如果你有关于某个职业、物品的时代变迁的事例和感言,如果你有关于国庆的老照片、文献、日记、手稿、故事、史料线索等,请您和我们联系。 热线电话:968111;邮箱:yym@hxdsb.com。 感谢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提供支持
 解放军纪律严明,不进民房,露宿街头
 8月17日当天,老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庆祝福州解放
本文关键词:闽都重生 1949年8月17日福州街头景象
本文标题:闽都重生 1949年8月17日福州街头景象
福州印刷网、福州印刷厂、印刷价格、宣传册印刷、宣传单印刷、包装盒印刷、手提袋印刷、印务公司、光盘印刷、VIP贵宾卡、企业画册印刷、纪念册印刷、不干胶印刷、无纺布袋印刷
福州印刷网fzysw.com福州最专业的纸品印刷厂、福州最好的印刷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