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就诊者排起长龙;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可罗雀。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站),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冷暖两重天的感觉。本该为老百姓看病带来方便实惠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却让老百姓“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状:社区卫生服务站公信度低,市民舍近求远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05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23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公办26家,联办1家,社会招标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5家,中心领办10家,社会招标195家。其中许多卫生服务机构现状是就诊人数寥寥无几,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记者连日走访了许多社区服务机构,它们大多冷冷清清,化验室、心电图室都成了摆设。自2000年福州市开始筹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来,大多数社区已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些地方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临床经验不足,还是去大医院治疗比较保险。一些病人半夜三更不惜舟车劳顿,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排队看病,而对近在咫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视而不见。
原因:人才少设备老功能不全费用高
“引不进人才或引进了也留不住”,这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心头之痛。苍霞社区卫生中心从1993年至今,未分配一个卫生技术人员。目前在职人员20人,退休却有50人。保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4名全科医生,其中2名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上海街道目前有将近6万人,而医护人员总共只有38人。医技水平参差不齐,这造成了老百姓不放心去社区看病。
“能不能把大医院一些淘汰的设备给我们社区服务站,我们这里设备大部分都不管用了。”保兴社区服务站陈站长的一席话,听起来让人心酸。该服务站的全套设备都是福州灯泡厂留下的,现在X光机已经不能用了。心电图机通过检修,目前勉强能用。目前,该站通过自筹两万元,区卫生局奖励1万元,终于更新了化验设备。
在用房方面,我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原街道卫生院留下用房,大部分是租赁公房经营。每月房租1800元~10000元不等,还要交管理费、物业费等,负担很重。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碧英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每月的物业水电各种费用加起来要15000元左右,负担很重。国棉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月月租支出为2800元,再加上医生和护士的工资,收支仅仅维持平衡。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支出就得埋头搞诊疗创收,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目前,各区只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这些投入也只够付退休人员的工资,在职人员的工资只能靠创收解决,用于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经费寥寥无几。据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具备“六位一体”,即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服务和诊疗服务。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机构仍以诊疗服务为主,其他功能基本没有开展。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点不够合理,鼓楼和晋安网点分布不均匀。台江较为规范,仓山人口约有57万人,但是网点却只有7个,其中金山人口众多,但是却只有1个服务中心,金山居民普遍反映看病很困难。
对策:建立“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度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问题,福州市政协委员、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林钟轩建议,在卫生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基础上,人事、编制、建设、规划、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协调配合。
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陈玲珑说:“我们应该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当成幼儿园一样的配套设施,应该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基本形成,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点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由个体医疗所参与招标,整个布局不尽合理。今后建设和规划部门进行建设规划时,应按规定预先留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同时政府也要提供必要的用房。
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副主任陈贻锴告诉记者,针对人才缺乏的问题,应该建立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挂钩制度,积极推广“公办”带“民办”的发展形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鼓励市属二级以上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属二级以上医院定期派出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服务机构服务。延聘退休的有一定资历的中级以上医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执业,要给予政策优惠。各区每年招收医学大中专毕业生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
针对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为私人招标的现状,陈玲珑委员建议,可实行由各区卫生主管部门或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政府给予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备及经费进行代管。政府可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数量、质量等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由市、区两级按比例共同分摊,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陈玲珑委员建议:“更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纳入省、市医保定点范围。”他还建议,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所在地地区的二级以上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和“社区首诊制”。同时,陈玲珑指出,转诊也比较麻烦,如国棉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只和省直机关医院签有转诊协议,但是很多社区的病人更多愿意去其他医院。所以卫生站和多家医院签下协议比较有利。